中药材简介
《中药材》(CN:44-1286/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药材》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杂志文章特色
1来稿以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简报、综述、译文等形式均可。
2凡2000字以上的文章,请作者写好200字左右的摘要及关键词(一般3~6个),放在正文之前。研究论文,请附上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3稿件力求语句通顺,简明精练;表格要简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横线;插图用绘画纸黑墨水笔正确绘制,要求黑白分明,图注文字用铅笔标明。照片要清晰。编号写成“图1”、“表1”字样。
4研究论文所用中药需经过鉴定,名称需用通用名,并注明拉丁学名;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稿件,须注明病原体的学名和鉴定人的姓名。
5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处用方括号顺序以数字标注,数目过多的不必全列出,只举重要的和新的,并按下列格式书写(举例)。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药理,化学成分,质量分析,栽培与饲养,资源与鉴别,临床用药,制剂与工艺,综述,加工炮制与养护,制剂与质量,药用植物栽培,考证,鉴别,资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动物药研究,专论,其他,会议报道,“中药材及饮片质量问题和检测方法”专栏,信息,工炮制与养护,动态,会讯,报道,书讯,会议动态
摘要:《中药材》杂志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自1978年创刊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摘要:1征稿内容1.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 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1. 3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和商品养护。
摘要:目的:比较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轮廓的差异以及分析浇灌不同pH值的营养液对西红花球茎和根代谢组的影响。方法:用80%的甲醇提取球茎和根的代谢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在正负极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分子量和保留时间鉴定化合物,用Mass Profinder软件提取每个化合物的峰面积,然后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在西红花球茎和根中共检测到162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黄酮类物质等。绝大部分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根中较高,而天冬酰胺和精氨酸等的含量在球茎中较高。不同pH值的溶液对球茎代谢组具有特异性的影响,同时也发现相对于pH7组,有些氨基酸(如亮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在pH3和pH5组中升高而在pH9组中下降。不同pH溶液也能显著改变西红花根的新陈代谢。结论:西红花根和球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别较大。用酸性营养液浇灌有利于西红花球茎氨基酸的积累,将有助于来年幼苗的生长。
摘要:目的:弄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期最适饵料。方法:以宽体金线蛭苗(体质量0.1140±0.0424 g)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为20 d,分别投喂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质量0.1981±0.1113 g)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仔螺(体质量0.0356±0.0181 g),记录蛭苗对两种饵料的摄食数量,体重变化,水质变化等特征。结果:宽体金线蛭苗会积极采食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方形环棱螺仔螺组几乎无残饵,但萝卜螺组残饵较多;萝卜螺组体质量是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的1.7倍;萝卜螺组饲养6 d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指标在第6天分别达到7.81±2.33 mg/L、2.11±0.81 mg/L、0.13±0.03 mg/L,显著高于方形环棱螺仔螺组。结论:萝卜螺和方形环棱螺仔螺两种饵料均是宽体金线蛭苗适口饵料,萝卜螺作为饵料生长速度更快,但残饵较多,水质容易败坏。
摘要:目的:研究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薄荷、紫苏及苜蓿作为间作物,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态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及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及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生态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根部生物量积累,丹参-薄荷、丹参-紫苏、丹参-苜蓿间作处理丹参根部鲜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8.0%、92.3%和338.2%,根部干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6.4%、99.8%和340.8%,其中丹参-苜蓿间作处理增重幅度最大。间作处理后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丹参-薄荷间作处理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含量最高为1.08%,较单作处理提高163.41%。结论:高效间作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生物量的积累及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点评详情